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代表风采】孟燕萍:践行民主初心 擦亮“民主村”为民底色
2025-10-17

在徐泾镇民主村,“民主”二字不仅是一个村名,更是一份深植于血脉的使命传承。1957年,三连、同义、同乐三村合并,因发扬民主集中制精神而命名为“民主合作社”,后于1986年定名为民主村。数十年来,“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的原则在这里生生不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当家人、村民信任的“代言人”,徐泾镇人大代表、民主村党总支书记孟燕萍同志,正是这一民主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践行者与诠释者。

一、根植民主沃土,倾听民声汇聚民智

1017A.jpg

孟燕萍深知,“民主”的生命力在于广泛参与和有效沟通。她充分利用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村实践站这一桥梁纽带,将其打造成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前沿阵地。她定期接待选民,耐心倾听村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心里话”,将大家的“急难愁盼”逐一记录、梳理、反馈。她推动将民主社区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民主议事的核心平台,常态化组织民主协商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确保各项决策凝聚最大共识。

2015年,由她发起了并创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小孟工作室”,经过10年的耕耘,近年来,不断创新建立“WOMAN说”芳华妇女议事会、“童泾彩”儿童议事会,拓宽了民主参与渠道,让不同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被尊重。而每月带领两委班子为6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面和生日金的传统,不仅是尊老爱老的暖心之举,更成为了她深入群众、一线听取诉求的固定机制。正是这种“脚步向下”的姿态,让她始终能精准把握村情民意,使履职工作紧贴地面、充满温度。

二、聚焦急难愁盼,履职尽责纾解民忧

1017B.jpg

作为人大代表,孟燕萍始终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牢记于心。她将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针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她依托其一手创立的“小孟工作室”,整合巾帼志愿者、“老舅妈”法律援助团等力量,近三年成功调解各类纠纷70余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当了解到村民对法律知识、健康关怀、文体活动的迫切需求后,她积极链接资源,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心理咨询、健康讲座16余场,培育孵化广场舞队、书画队等7支群文队伍,年均举办活动超25次,惠及村民65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幸福感。对于93岁独居老人动迁、妇女健康隐患等个案,她更是亲力亲为,以耐心、智慧和真诚一一化解难题,用“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执着,赢得了村民“只要你推开小孟工作室的门,我们绝不让你带着失望离开”的高度信任。

三、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1017C.jpg

孟燕萍的代表履职,始终与民主村的发展振兴同频共振。她敏锐把握国家会展中心落户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建言献策,带领村民盘活存量资产,通过租赁办公楼、开发合作公墓、投资商铺等方式,成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国展第一村”的目标引领下,她连续七届带领团队奋战在进博会服务保障一线,展现“进博巾帼服务岗”的风采,也借力会展经济促进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其履职成果直接转化为村民的获得感:近年来村集体年均增收600余万元,2024年发放资产收益分红达700多万元,村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她将经济发展与民主治理相结合,确保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真切诠释了“民主”不仅是治理方式,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保障。

四、传承民主精神,展望未来接续奋斗

1017D.jpg

从乡村医生到妇女工作者,再到村党总支书记和人大代表,二十多年的基层深耕,孟燕萍的角色在变,但其“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她常说:“老百姓的事再小,找到我就是大事。”这份朴素的信念,与民主村“民主”精神的初心一脉相承。展望未来,她希望为村子培养更多年轻力量,让“勇立潮头”的上海精神与“滔滔不绝”的民主传承在民主村生生不息。

孟燕萍代表以其扎实的履职实践,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风采。她不仅是民主村民主精神的优秀传承者,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亮丽名片,用实际行动让“民主”二字在民主村焕发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