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浦区练塘镇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野上,农业不仅是传统产业,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练塘镇人大积极履行职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展现人大责任与担当。
推动政策落地,破解发展瓶颈
人大监督是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练塘镇人大依法对政府涉农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及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监督,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项目建在关键处。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中,练塘镇人大召开代表意见征询会,对建设方案提出意见建议;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散埋乱葬整治、乡村旅漫游公路等重点工作,推动各项任务按时保质推进。
面对农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练塘镇人大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反映基层声音,推动政策优化和制度创新。在非遗食品“练塘焋糕”因目录限制无法办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时,练塘镇人大邀请市人大代表沈引新开展调研,提出“关于定期或依申请更新《上海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品种目录》的相关建议”,该建议得到市人大和市市场监管局的重视和回应,为传统美食产业化发展破除政策障碍。
聚焦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练塘镇人大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合作社等,了解农业发展痛点、难点,发挥人大代表自身优势,积极助推乡村发展。
“练塘茭白”是上海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蔬菜品种,2024年练塘镇茭白产量近8万吨。如何用好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持续带动农民增收,是镇人大关注的重点之一。助力搭建农产品直销平台。由镇人大代表、太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欢峰领衔的“农产品代言人”团队,结对“幸福合伙人”,建立“周周销”“网红书记”现场带货等运行机制,推动茭白等练塘优质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机关。拓展直销渠道,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助力农民增收。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茭白叶编结、土布纺织是练塘地区的非遗。多年来,区人大代表沈佳慧通过与专业高校、知名企业合作,不断开发旗袍、包、玩偶等土布衍生品。她设计制作的土布“进宝”拿到第七届进博会订单,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沈佳慧还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助销茭白叶编结制品。目前,茭白叶编结已带动本地就业600余人,对外出口销售额达5000万元。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练塘镇民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镇人大组织代表与民宿主理人召开专题座谈会,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共同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助推资源盘活、项目引入等,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市人大代表沈引新积极谋划,携手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幸福合伙人”,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徐练村建立“江海21”中华绒螯蟹种源基地以及高标准农田,单只成蟹售价最高可达800元,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搭建共治平台,共创幸福生活
练塘镇人大积极搭建平台,依托“青听•16日”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等载体,畅通意见收集渠道,推动和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青浦区人大代表蒋超领衔的代表工作小组,围绕农民建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便民就医等开展调研,代表小组探索推进的“毗邻党建”新模式,发展毗邻村、企业、农庄等为“幸福合伙人”,将多元主体纳入社区治理共同体中,协同解决区域交界相关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幸福共建。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练塘镇人大代表胡正洪提出《关于建设小蒸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升为老服务水平》的建议,获得采纳立项,为老服务中心于2024年开工,当年10月投入使用,助力打造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颐美乡村。
未来,练塘镇人大将继续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代表活力,持续助推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