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审议意见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关于本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0-12-30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929,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谢辉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本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认为,本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种养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大力优化农业布局结构,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规模化生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积极培育融合性产业主体发展,农村电商、文旅结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规范三资管理,搭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级平台及村经济薄弱村帮扶平台,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围绕加强产业规划、推进产业融合、加大土地供给、增加政策扶持、凝聚发展合力等方面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全面科学统筹,加强农村发展的力度。要充分发挥本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协调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局面。要坚持多规合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本区主导产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产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从区级层面统筹规划农村道路、烘干中心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能级,夯实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

二、要坚持特色发展,加大产业融合的深度。要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积极整合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和发展品牌农业,形成更多、更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品牌。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旅结合、产业融合,通过深化农产品加工,做深做细农旅项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激活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结合区位优势及农业产业特点,利用好蛙稻米、练塘茭白和白鹤草莓国家地理标志等特色产业品牌,发挥乡村振兴示范村、青西郊野公园等资源作用,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动青东、青中、青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兴旺之路。

三、要深化制度创新,激发改革发展的速度。要针对存在的项目周期长、用地难等短板弱项,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资源要素供给,贯彻落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制定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制度举措,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农村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在符合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制度改革,制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设施用房政策,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从事涉农生产,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要综合运用税收、政策性担保等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

四、要凝聚多方力量,提升共谋发展的热度。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村级班子的基层发动与组织功能,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其投身乡村产业兴旺事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深化产业发展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群众的力量来共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围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大力培育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

以上审议意见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请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研究,并在三个月内(20211月底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附件:关于青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的调研报告

 

附件

 

关于青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产业兴旺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在城乡差距上。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是前提。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与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情况专项监督调研。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联动监督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项联动监督工作启动会,多次赴区农业农村委座谈调研,赴街镇听取人大代表、农业主管人员和农业经营主体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本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主要工作情况

本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乡村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持续优化种养业结构,推动种养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积极发展优质稻米、都市蔬菜、特色瓜果等种养产业,形成了一批如蛙稻米、练塘茭白、白鹤草莓等区域特色产品,培育打造淀湖源味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了郊野公园、采摘基地等多样化的休闲载体,全区建成休闲农业4A旅游景点2个、五星级农业休闲园3个,农事旅游节庆3个,年接待旅游人次160万,直接收入2.0亿元。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农业产前产后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农资供应、农机耕种收服务、粮食烘干加工等生产性机械化服务格局。

(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优化农业布局结构,划定粮食功能区8万亩、蔬菜保护区6.8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0.82万亩,以及练塘、白鹤2个蔬菜生产保护镇3.68万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广应用稻鳖共生、鱼菜共生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开展水稻、蔬菜等绿色生产基地创建,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7%以上,农产品绿色认证率达27.35%。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6.91%。规模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全区粮食规模化经营的比例占90%以上,蔬菜组织化经营比例超85%,农业标准化率达到60%,农业规模化生产已成为本区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融合性产业主体发展壮大,弘阳农业、太来果蔬、绿椰果蔬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区已建立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农业龙头企业18家,家庭农场32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化联合体开始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与盒马生鲜、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光明随心订等电商平台紧密合作,推动农村电商业态发展;积极拓展与文旅等跨界配置融合,培育了一批如徐姚村乡村公寓、东庄村林下菌菇、张马村休闲民宿”“田园集市等产村融合新业态。

(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规范三资管理,推行了村财务管理制度、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完成村社分账管理工作。依托上海市农交所网络交易平台,建立11个街镇产权交易分中心,实现全区街镇的村级经营性资产委托镇资产公司管理,不断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设立区百村基金搭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级平台及村经济薄弱村帮扶平台,平台共运行项目41个,项目投资18.6亿元,年租金1.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本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慢。我区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农村规模化经营需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由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

2.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在推进产业兴旺过程中资源不够集中,补贴政策上侧重以农户为主,对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支持缺乏力度,在税收减免、信托支持等方面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农业农村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不明显,增加了农业企业经营成本。农村产业建设用地供给问题较为突出,设施农用地政策相对滞后,农业建设用地供给数量不足,土地使用范围限定过于严格,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村宅基地资源盘活利用效率不高,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土地政策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速度

3.产业振兴人才储备不足。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花博士。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青年村官、大学生村官流动性大,一旦服务期满,他们就想方设法向外流动,真正能静心安身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颇为少见。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兴旺的意见建议

(一)要注重长远规划,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耐力。城市越发展,乡村越稀缺。产业兴旺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为先导,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和行动方案,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路导航,发挥乡村资源的最大效益。要坚持多规合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本区主导产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产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从区级层面统筹规划农村道路、烘干中心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能级,夯实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此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之后,要坚持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既不能急功近利、半途而废,也不能频繁变动、自毁长城。

(二)要注重发挥特色,打造农村产业发展的亮点。实施乡村产业兴旺应着眼于优化一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旅结合、产业融合,通过深化农产品加工,做深做细农旅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连绵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能照搬照抄,用一个模式去套。就本区而言,青东有紧邻上海大都市的地利优势,青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各街镇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结合区位优势及农业产业特点,利用好蛙稻米、练塘茭白和白鹤草莓国家地理标志等特色产业品牌,发挥乡村振兴示范村、青西郊野公园等资源作用,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动青东地区五镇联动、青中地区产城融合、青西地区美丽经济发展,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兴旺之路。

(三)要注重依靠群众,凝聚农村产业发展的民心。乡村产业兴旺的主体是群众。群众主体就是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主体力量,而不是旁观者和跟随者。产业兴旺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农民群众。乡村产业发展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产业发展要积极吸引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防止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以后,就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观众。政府点燃星星之火,最终还是要靠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一个村到底搞什么产业,怎么搞,一定要注意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践表明,任何一件事情,群众要做的,我们去帮一把、推一把,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做得很好;群众不想干的,或是群众还没想通的,就推着他们干,往往会事倍功半。一定要先做好群众工作,统一群众思想,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通过群众的力量来共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四)要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农村产业发展的动能。实现产业振兴,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资源要素供给,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农村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在符合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制度改革,制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设施用房政策,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从事非农生产,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综合运用税收、政策性担保等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包括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通过返聘、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

                        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