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审议意见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3-10-17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926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教育局局长程卫国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本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教育局、区科委、区民政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体育局负责同志,部分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列席。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在审议中认为,青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校内教育阵地提质增效有方,教学教研、校内作业管理、课后服务不断优化;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有力,职责分工、风险预警、源头治理不断强化,双减成效逐步显现,各方满意度持续提升。但是,面对双减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落实双减政策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着力解决。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在审议中,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引导,凝聚家校社双减工作共识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大正面宣传和反面示警,营造有利于双减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家委会等,及时回应家长、社会困惑和关切,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要加快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立合作型家校联系机制,进一步落实家校育人责任,凝聚家校社双减共识,着力改变教育中的功利化、短视化做法,全面关注孩子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有活力地发展。

二、多措并举,做强双减工作校内教育主阵地

要科学合理测算教师工作量,适时增加教师编制,探索实行教师弹性工作制度,合理调配教师工作和学习培训时间,不定期开设专题心理减压活动。要梳理各校、各名优教师的好课堂、好作业、好试卷,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群体,丰富区级共享习题库、教学视频库,适量减轻学校、教师设计普适化作业、试卷和课堂的负担。要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和内容平台,探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借助大数据和智能技术采集课程和作业数据,对课程与作业质量进行精细化诊断,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切实提高课堂与作业质效。

三、加强统筹,赋能双减工作提质增效

要持续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持续发挥双减专门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区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作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审批、校外培训广告管控和收费监管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强化问责机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联审联批、联合检查执法等关键环节要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坚持统分结合、精准施策,在完善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的同时,按照市有关要求,稳步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加强综合监管。根据新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加强校外培训监管,针对无证、隐形变异、一对一地下机构等加大检查、通报、曝光、处罚力度。探索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举报或提供线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要持续加强政府统筹力度,充分挖掘文旅、体育、科协、妇联以及街镇、社区、高校等多种渠道的优质资源项目,积极打造“3公里校外活动圈,丰富学校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积极推进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参与课后服务。进一步加大投入,合理保障课后服务经费支出。

以上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已经1011日区人大常委会第39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请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并在三个月内(2024115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附件:关于本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附件

 

关于本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本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听取了区教育局的专题汇报,先后召开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老师、家长代表座谈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及部分街镇座谈会,实地走访部分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走访区人大代表等活动,深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自政策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区域双减工作。

(一)组织保障有力,双减成效逐步显现

双减工作事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事关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事关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全区上下形成共识,认真贯彻实施。组织领导不断加强,青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建立双减专门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建立区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持续优化统筹协调制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定期报告工作进展。对双减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双减成效逐步显现,经过近两年的培训市场综合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达到100%,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94%,目前为11家。全区63所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工作日愿留尽留”100%全覆盖,99.7%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97.2%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满意度为96. 63%,家长满意度为98.07%

(二)提质增效有方,做强校内教育主阵地

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学习回归学校,我区通过强课堂、强作业、强教研、强底部、强质量,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形态,深化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区域名优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组建各学科备课中心组,对各类教研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严格保证教研时间,规范教研范式,开展校际联合教研、跨学科教研,加强循证教研。开展教学展示与经验分享,聚焦课程育人、减负提质增效开展专题活动100余次,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分享各校在线上巡课、教研动态、课例精选、作业提质等方面的有效经验成果。建设区域教学、习题资源1200余项,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供帮助。校内作业管理不断提质,以《中小学强作业提质行动每月统计报表》为清单,围绕清单指标,每月查找短板弱项,升级工作举措。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成立年级作业总量调控工作组和学科作业质量审查工作组,组建由区内外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组成的青浦区中小学校作业管理专项督导飞行督查小组,开展青浦区作业管理达标校、示范校评比,不断提升作业管理质效。课后服务不断提质,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的课后服务工作专班。保障课后服务经费,完善考核机制,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资源,在组织好学校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文旅、体育、科协、妇联、社区、高校等多种渠道的校外优质资源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关注薄弱学校、薄弱班级、后30%的困难学生,因校因班因生制宜开展学业针对性辅导,建立抬高底部的工作细则和底部学生进步档案,列入学校绩效考评。组建区域名优骨干教师组成在线答疑团队,利用好校内课后服务的契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三)综合治理有效,校外培训转型发展

压实责任、强化工作机制,双减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研判形势任务,发挥专班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构建情报信息、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的工作体系。区委政法委牵头市场监管局、公安青浦分局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会商研判、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街镇属地联勤联动工作站平台发挥社区综合治理功能,开展全方位排查,摸清底数、建好台账,构建网格发现、社区上报、街镇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格局。评估数据、快速有效应对,研发三级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区委网信办、区信访办、区城运中心等部门联合建成数据传输点对点扁平化架构,打通全域风险数据,全程汇聚人口、股东、投诉、信访、舆情、情报等信息6万余条,精准评估风险等级,针对风险较大的培训机构,第一时间主动约谈,发布30余份预警风险报告,指导街镇工作专班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类管控措施,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应对。规范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专题会议,引导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制定《青浦区双减政策下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风险管控方案》、《青浦区培训机构非正常停业应急处置方案》,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与培训机构建立信息对接和备案机制,开展培训机构社保停缴监测工作,相关银行管控培训机构资金账户,对非正常停业、有退费诉求的,通过及时约谈举办者、限制企业变更注销、冻结监管账户等举措,严防卷款跑路问题发生,确保平稳关停,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涉稳风险的底线。

二、困难和问题

双减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修课,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引擎。但也要看到双减工作的艰巨性,成效显现的长期性,在落实双减政策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着力解决。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与提升

双减政策的认识仍待加强,有学校老师反应,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不支持,焦虑情绪加剧,经常通过“12345”市民热线投诉学校与老师,对学校正常教学开展和部分青年教师心理带来一定影响与困扰。双减政策的宣传引导仍待加强,调研中发现我区对双减政策舆论宣传形式还不够丰富,宣传的广度与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家长反映,在媒体上对双减工作宣传较多,但获取本区双减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对学生与教师身心健康仍待重视,有部分教师、家长反映,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大多在校内开展、较为单一,走出校园机会不多。另外,由于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不理解、不配合,加之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在校时长,工作压力加大,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需关注。

(二)部门合力有待进一步凝聚与加强

部门协同统筹力度还需加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区已组建双减专门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区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已落实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工作,但在信息交流、联合整治、协同效应等方面仍待加强。长效管理机制还需健全,目前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虽仅剩11家,但由于法律依据尚不充分,对部分无证照、隐形变异培训机构查处方面工作较为薄弱,长效管理和执法机制仍待建立健全。部门监管职责界定还需明晰,双减工作对政府管理校外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着政府多头管理、职责界限不清等问题。比如,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培训机构分别由教育部门、文旅部门、体育部门、科技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但在许可审批、日常监管、依法查处等方面缺乏依据,亟需市级部门出台操作细则。

(三)保障激励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资源保障还需加强,目前课后服务开展在校际间的差距较为明显,部分城区学校在充分挖掘校内潜力基础上,积极引入科普、文旅、体育等校外资源,引进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可利用资源不多,尤其缺乏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型拓展课程老师,资源保障明显不足。此外由于经费保障不足,学校无法或只能少量购买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教师激励机制还需完善。双减政策施行后,教师实际在校时间变长、工作量加大,可承接课后服务内容的特色教师不足,如何合理安排好教师资源并实施有效激励,提供长期可持续课后服务面临较大压力。调研中部分教师提出,双减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过学习培训予以提升,但由于课后服务占用了更多时间,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教研活动的时间无法保障,面向全区、全校教师的会议、学习活动较难开展。

三、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连续3年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联动督导工作机制,督促学校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更好贯彻落实双减工作政策,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深化认识,营造有利于双减的社会氛围

全力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改变教育中的功利化、短视化做法,让学生、教师、学校从过于注重分数中解放出来,全面关注孩子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有活力地发展。多维度加大双减工作宣传阐释力度,充分利用各类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家长学校等加大宣介力度,及时回应家长、社会困惑和关切。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加快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立合作型家校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家委会宣传引导作用,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聚焦教育热点难点,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有效联动,凝聚家校社双减共识,校内外协同促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部门协同,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持续发挥双减专门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区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作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审批、校外培训广告管控和收费监管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强化问责机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细化完善部门职责分工,在联审联批、联合检查执法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坚持统分结合、精准施策。在完善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的同时,按照市有关要求,稳步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工作,摸清底数,加强综合监管。严格监管培训机构经营行为,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严格审批登记,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对无证、隐形变异、一对一地下机构等,探索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举报或提供线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培训行为。

(三)创新探索,促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和内容平台,探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借助大数据和智能技术采集课程和作业数据,对课程与作业质量进行精细化诊断,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切实提高课堂与作业质效。充分挖掘课后服务资源,加大经费投入,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探索开展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专业机构等走进课后服务课堂。持续统筹文旅、体育、科协、妇联、社区、高校等多种渠道的优质资源项目,积极打造“3公里校外活动圈,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加大对师生的关心关爱,要丰富学校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要科学合理测算教师工作量,适时增加教师编制,学校要合理调配教师工作和学习培训时间,探索实行教师弹性工作制度,多渠道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畅通师生反映心声渠道,不定期开设专题心理减压活动,保障师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