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发改委主任卫星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促进青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区发改委、区经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委负责同志,区人大财经委委员和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列席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审议中认为,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今年以来,围绕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提升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促进本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指出,在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产业集群、转化创新成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聚焦增长发展动能,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以实施重大战略为牵引,着力发展“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三大产业。以“双线布局”为牵引,把无形的长三角数字干线作为产业发展大动脉,整合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各类园区资源,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聚力发展核心产业,全力推动龙头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建引领和数字化发展等多方面取得突破,增强产业驱动力。聚焦头部企业引入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产业链集聚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聚焦推动科技创新,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主体,同步推进原有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创新支持政策力度,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支持创新企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特别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关注政策措施的落实,真正有效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要重点扶持本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加大“青峰”人才政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人才政策的精准供给,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产业政策精推平台,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优化全领域营商环境,积极打造创新理念的服务团队、制定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建立高效直达的企业服务网络,从政策支持到企业服务、从设施配套到环境提升、从办事效能到生活便利等,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精细化和品牌服务的显示度,促进提升产业投资力度。积极鼓励在地企业再投资扩产,从存量企业上挖投资增量,在政策、金融等方面予以引导和支持,进一步提振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以上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经10月11日区人大常委会第39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请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并在三个月内(2024年1月31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附件:区人大财经委关于促进青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附件
关于促进青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财经委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影响和三年疫情带来的冲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发展稳步前行。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对促进青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上半年,实地走访了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赵巷镇、重固镇、西虹桥公司等相关部门,近期专题听取了区发改委的工作汇报,进一步了解青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和重点难点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总基调,实现了全区经济加快恢复,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上半年,GDP可比增长14.7%,位列全市第二、郊区第一,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1-8月,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1.7亿元,同比增长10.2%;区级税收收入完成142.0亿元,同比增长16.5%。
(一)强化政策支撑,加快释放内需“新潜力”
在“青暖22条”和“1+5”政策体系等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谋划制定了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扩岗稳就业等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今年已累计拨付产业扶持资金2.8亿元。坚持促消费和扩投资并举,形成扩大内需强劲动力,全面拉动经济稳中快进。制定落实2023年促消费总体方案,区域新老商圈齐发力,特色营销活动共推进,消费能级实现新提升。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23%。
(二)坚持“链”上发力,构筑主导产业“新优势”
全面推进“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国家“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一体化示范区集群落地青浦,积极推进建设青浦区“大数字”创新实验室项目。1-7月,规上软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2.6亿元,同比增长42%,18家营收亿元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收263.1亿元、同比增长53.1%。以快递龙头“三通一达一兔”等总部企业为核心,深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持续强化打造快递物流千亿级产业集群。快递总部“三通一达一兔”实现营收1244.4亿元、同比增长8.7%。
(三)锚定提档升级,聚力培育行业“高精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布6.0版方案,建立区级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制定“免申即享”清单项目,已实现拨付约1926万元。1-8月新增企业20629户、同比增长47.2%。大力培育尖端企业,集成电路、数字医疗等新兴领域创新企业快速增长,北斗西虹桥基地、长三角数字广告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平台加快建设。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增强动能培育,1-8月,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317.8亿元、可比增长11.9%,占规模产值比重为29%,较上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总体来看,本区经济总体形势向上向好,经济发展稳中快进,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现良好,但是也应该关注到影响本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
(一)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经济形势风险加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利用外资、稳定外贸、恢复生产等都将带来较大影响。今年以来,全区经济恢复态势向好,各项数据指标提升明显,但指标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去年低基数效应的因素,必须清醒认识到长达三年的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在经济战线上负重前行、踔厉奋进,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二)内外需求不足的压力
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生产需求恢复仍不及预期,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消费恢复还需时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线外迁等现象,且财政收入对土地依赖度逐年升高,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加强,市场活力仍需进一步释放。青浦面临着产业更新、城市更新、功能更新等多重考验,新旧动能转换还不顺畅,传统动能弱化带来的缺口短期内难以有效弥补,存在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制造业缺乏百亿级龙头企业;战略新型产业占比不高,规上企业不多;生态价值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
(三)要素资源约束的压力
空间资源接近上限,新增土地供应以低效用地盘活实现,但土地二次开发成本高、周期长,产业发展缺少拓展空间,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土地资源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土地资源极为紧缺,另一方面,仍然存在相当低效用地和较高空置率的商办楼宇。在人口和技术要素方面,现有人才短期内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推动长三角数字干线的举措不多,人口要素和技术要素生产效率有待提升。总体而言,我区要素资源面临着硬约束和提效率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三、意见建议
为促进青浦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筑牢制度基础、拓展市场空间、培厚创新土壤,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动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布局,推动产业发展集聚
青浦区着眼国家战略需要、产业发展趋势,“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产业全面发力。“大数字”产业要以人工智能、位置服务、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领域,持续推动项目落地,更好地放大集聚效应。“大健康”产业要找准赛道,加快打造青浦生命科学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大商贸”产业要辐射带动,“物流+” 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数字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会展+”要用好进博会等金字招牌,加快集聚专业机构、贸易平台,不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以“双线布局”为牵引,串联全青浦、带动示范区、辐射长三角。把有形的示范区城际线作为功能重塑大动脉,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高品质高水准做好开发建设。把无形的长三角数字干线作为产业发展大动脉,整合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各类园区资源,做好产业耦合、要素整合、转型升级的大文章,更好地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紧扣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凝聚战略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招大引强,聚焦头部企业引入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产业链集聚度,提高区域竞争力。加快工业投资布局、推进园区升级迭代和功能完善。
(二)进一步做强主体,壮大经济增长动能
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推动福赛特机器人、市西软件孵化中心等项目开工,苏文电能、法信投资等项目投产。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有效落实国家级、市级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并加强关注政策措施的落实与延续,有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制定稳外贸稳外资“1+2”政策,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出台。推动资源资金政策向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加强民间投资政策支撑,提升投资热度和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打造集成高效政务服务。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版,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审批方式,整域拓展“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改革创新,千方百计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发展信心。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泛在可及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政策体检”全覆盖,持续提升营商环境“青合力”。始终关注重点行业和企业,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全面掌握全区经济发展走势。针对全区经济结构上存在的行业发展不均衡、后续增长动能不足等情况,在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的同时,全力推动工业补缺提质,强优势补短板,有效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