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审议意见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2023年)》 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4-07-26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528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发改委副主任柏培峰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2023年)》实施情况的汇报。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数据局负责同志,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列席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审议中认为,自第一轮行动方案发布实施以来,区政府将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作为青浦建设数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在空间格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数字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指出,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目前在体量、功能、融合等方面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是数字赋能。《上海市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和新修订的《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已分别于202451日和61日起相继施行,两个《条例》为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要以两个《条例》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及时总结研究第一轮《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全面对标对表“五大支柱”“十个基座”“三条拓展带”的细分目标和任务,全盘综合把握、深入研判,补齐本轮实施过程中的短板,结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和特色,合理确定今后两年的目标任务,科学编制下一轮《行动方案》。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在围绕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科技研发重大平台等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结合本区应用和终端优势、吴江转化和支撑优势、嘉善基础和集成优势,加强通盘谋划和设计,推动长三角数据要素集散、数字空间链接、数字产业集群、数字场景应用和数字一体化创新等重大任务共商共建,形成一体化制度创新协调机制。

二、持续构建数字干线推进体系。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既要统筹谋划抓体系,也要突出亮点抓优势。在新一轮《行动方案》目标任务确定后,要明确各项细分目标的责任部门,结合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青浦片区发展实际,各责任部门要制定并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同时,区政府要明确《行动方案》工作推进的统筹责任部门,进一步完善跟踪监测和考核,定期听取细分目标责任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突出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指标任务的跟踪力度,紧盯目标任务抓落实。要注重点上发力,对“十个基座”的10个产业园区,每个产业园区要有重点项目引领,进一步加大比如华为海思等重点项目的引领优势,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加速集聚数字化产业。要注重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政策体系、目标设定、推动实施体系等方面的系统性,将系统观念贯穿数字干线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三、加快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已成为地区间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要以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为引领,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大关键词,集聚科创资源和人才,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优化人才引育政策,提高公共服务能级,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联合华为等数字领军企业、复旦大学等高校资源,以数字产业为重点,深化校地融合,加强青年人才培育。进一步发挥“青峰计划”的引才聚才效应,着力构筑数字人才新高地。

以上审议意见和调研报告经611日区人大常委会第50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请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并在三个月内(2024930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附件:区人大财经委关于《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2023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附件:

 

关于《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

2022-2023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财经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对《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区发改委的工作情况汇报,了解落实《行动方案》的总体情况和重点难点问题,并参与了多场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关于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座谈会,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专项工作调研等活动广泛听取区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长三角数字干线承担起串联上海东西两翼、服务示范区三地、辐射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功能使命。《行动方案》实施以来,作为本区产业发展大动脉的长三角数字干线,紧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着力构建了“一条干线、五大支柱、十个基座、三条拓展带”的总体格局,努力打造从研发、生产、贸易、服务、应用场景全链条的数字经济主阵地,更好地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引领带动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聚焦数字化转型,推动重点产业“智变”

按照《行动方案》专项行动计划,着眼产业数字化,扎实推进“灯塔100计划”,累计完成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仓储)40家。全力落实行业转型升级计划,在全市较早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推进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等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464家;10家企业入选市级智能工厂名单,青浦工业园区入选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持续深化跨境电商支持力度,在全市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模式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海外商品进出口渠道,持续强化跨境电商1210出口模式,2023年青浦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额142.3亿元。着力打造智能化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并跻身全市特色产业园区,青浦区数字物流产业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二)聚焦产业链发展,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扎实推进“链接100计划”,累计引进华为、美的、安踏等链主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30家。进一步深化产业园区建设,市西软件信息园扩园方案基本形成,精测半导体、慧石科技、创骋速珂等数字经济、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头部企业加快集聚。北斗西虹桥基地作为空间信息产业的桥头堡,以策源、赋能、创新、链通、融合为抓手打造的“北斗西虹桥模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先导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结合长三角区域定位,借助高地优势全面布局,以在青浦建设的科创中心为根基,通过创新中心模式持续赋能长三角数智产业,加速生态发展,推动产业繁荣。青浦工业园区氢能产业园已引进氢能产业相关企业21家,首批9辆氢燃料电池车在园区投用,初步形成了“加氢站、核心零部件、氢能车载设备、整车”绿色生态链。

(三)聚焦科创新动能,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落户青浦,将建设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医药、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四大新工科。对生物医药、空间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内的重点企业,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49家,共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2家。孵化转化平台加快落地,上海数据集团落户青浦新城,上海联交所青浦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上海联交所青浦线上招商专版(投资青浦)正式启动。全区经认定备案的创新创业载体共4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12家。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行动方案》实施以来,青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齐头并进、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行动方案》细分目标达成情况不够明晰

2022-2023年,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片区发展目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多项指标超额完成,3项指标翻倍完成目标,仅1项指标略有滞后。但是《行动方案》中,除了明确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片区2023年底的发展目标外,对“十个基座”(即10个产业园区)也分别明确了到2023年的园区产业规模目标和数字化赋能率目标。在专项行动计划中,对“灯塔100计划”“凤凰100计划”“梧桐100计划”“链接100计划”也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但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和《实施情况报告》中都没有了解到这些具体目标和任务的实施完成情况。

(二)法规政策支撑体系不够全面

继《行动方案》后,虽相继出台了《青浦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青浦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青浦区数字健康城区建设规划(2023-2025年)》等支持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的相关政策,但对产业生态、数据要素、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创新等内容的规定相对单薄,对支持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点产业、人才培养、精准招商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还不够充分,缺少“点穴式”的支持政策。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口博览会、青浦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出的支撑政策集成性不高、叠加性不强,没有完全打出政策的“组合拳”。

(三)数字干线引领带动不够有力

青浦总体数字经济的体量相对偏小,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还不大,数字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突出,产业数字化转型还不够成熟,距离长三角数字干线的策源区域以及“数字天元”的功能定位有一定差距。示范区中,青浦有应用和终端优势,吴江有转化和支撑优势,嘉善有基础和集成优势,有条件共同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发展带。但《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受多因素影响,长三角数字干线距离数据要素的集散枢纽、数字空间的链接枢纽、数字产业的集群枢纽、数字场景的应用枢纽以及数字一体的创新枢纽的目标定位还有差距。

(四)数字经济融合渗透不够深入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服务业消费与流通领域,高于工业和农业领域,但总体而言,数字经济融合渗透深度还不够,结合青浦特色、突出青浦优势还不充分,特别是在推进“数字农业引领示范带”“数字文旅创新体验带”“数字金融功能倍增带”三条拓展带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实践还不够深入。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青浦工业区、市西软件园等相关产业园区,既着眼当前,发展“发热”产业和压舱石产业,又立足长远,发展“发光”产业和引擎产业。通过激发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引育一批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意见建议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要立足青浦数字产业基础优势,找准产业赛道,主动超前谋划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指标任务达成率

目前区政府正在编制第二轮《行动方案》,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注重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及时总结研究第一轮《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尤其要对“智能工厂”指标未完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全面对标对表“五大支柱”“十个基座”“三条拓展带”的细分目标和任务,全盘综合把握、深入研判,找出本轮实施工作中的短板,结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和特色,合理确定今后两年的目标任务,为科学编制下一轮《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才能更好实现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真正加快把青浦打造成为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数字天元”。

(二)健全治理体系,凸显数字干线显示度

进一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创新协同治理模式。明晰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加强分工合作与协调配合,形成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励良性竞争,维护公平有效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分类清理规范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针对链主企业带动、数字技术突破等方面尚未形成形成一揽子政策支撑体系的问题,进一步做好调研探索,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举措。要始终坚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同步规划,条上和块上同步打造,在特色化上下功夫,发挥全社会力量,着力打造长三角数字走廊,彰显“数字+水韵”特色品牌。

(三)发挥产业优势,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推进四个“100计划”,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提高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的交叉跨界融合广度与深度,打造一批拓展产业边界、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新模式与新业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度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全面实施“数字技术+先进制造”“大数据+产业集群”等战略规划,全力支持传统制造企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数字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的融合应用。依托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延伸服务业产业链,纵深推进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生活性服务业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锚定“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等重点片区的建设,凝聚数字创新发展的合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强化服务保障,深化公共服务数字化

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进一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利企便民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探索多领域跨界合作,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动新城5F数字之城建设,积极构建城管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