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审议意见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本区推进青浦新城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5-10-23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929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新城发展办副主任石采凤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推进青浦新城建设情况的报告》。区新城发展办、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建管委、区规划资源局、新城公司负责同志,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委员和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列席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审议中认为,区政府深入贯彻市委五个新城战略部署,紧扣陈吉宁书记提出的希望之城、未来之城定位,认真贯彻市、区人大关于推进新城建设的相关决定精神,在产城融合、生态治理和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指出,当前青浦新城建设工作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锚定战略定位,把准新城建设科学方向

青浦新城建设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的战略支点。要全面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陈吉宁书记在调研五个新城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对标《青浦新城决定》的各项要求,既要保持等不起的拼劲,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攻坚克难;又要坚守急不得的匠心,坚持着眼长远,尊重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律,统筹轻重缓急,在复杂变局中精准把控新城建设的方向和节奏。要准确把握陈吉宁书记提出的四个关系,走以存量更新为主的建设新路,加快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积极推进开发模式创新,着力推动园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确保青浦新城建设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立足赋能叠加,强化区域协同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力

青浦新城的发展要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多重战略叠加中找准坐标,剑指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一要聚焦建设交通枢纽。推进青浦新城站三线换乘枢纽建设,推动青吴嘉城际轨道与示范区线的规划衔接,进一步促进青浦新城与虹桥、上海主城区、其他新城以及长三角区域的互联互通,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核心节点。持续推进交通网络优化、中运量线路规划建设,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的立体交通体系, 加快提升交通出行的通达率和便捷性。将交通能级提升作为强化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二要深化与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协同。依托水乡客厅等跨省平台,在众多领域探索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如在产业项目方面探索研究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联动发展;在生态治理方面深入推进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建一体化绿色生态屏障。把制度创新作为区域合作的关键抓手,将城市间的竞争张力转化为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凸显最江南特色标识。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注重文化根脉传承,在城市设计中融入崧泽文化、古镇、水乡等元素,将环城水系、上达中央公园等生态空间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相结合,通过文化赋能塑造新城独特魅力,深化蓝绿叠韵的城市意象,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

三、聚焦产业根基,构建创新生态和产城配套体系

产业是新城发展的根基。一要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明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深化开放格局,推动华为、中国电信等龙头企业与复旦大学青浦创新中心等区域科技创新生态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二要做强特色产业细分赛道。聚焦 北斗及低空经济这一差异化发展领域,积极推动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等平台与无人机物流等场景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做深做强产业生态体系。三要完善产城融合配套。新城既要产得好,更要留得住人。要加快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教育医疗配套设施,持续完善人才安居保障、卫生教育、商业服务等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职住平衡,真正绘就幸福温暖家美好图景。

以上审议意见经20251016日区人大常委会第80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请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并在三个月内(2026116日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